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要:目前我国C-band主流频段的5G网络皆采用TDD模式,与FDD模式不同的是,若TDD基站下行信号传播时延超过GAP长度,落入其他基站上行接收窗口,则会产生远端干扰,严重影响上行业务质量。针对5G远端干扰,目前业内主流优化方案分为修改系统时隙结构、受扰端干扰抑制及干扰源自主降扰3类。分别论述了以上3类方案的技术原理,并通过实际优化实践对比了其效果。
关键词:5G;远端干扰管理;网络优化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4.07.010
引言
目前,由于eMBB提出的大带宽要求,5G网络Cband的主流部署模式为TDD模式。与LTE时代TDD系统类似,5GTDD系统也存在着远端干扰问题。其主要原因为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经数十或数百千米的超远距离传输,信号传播时延超过GAP长度,落入近端基站上行接收窗内,造成严重的上行干扰。远端干扰的发生原因主要有超高站诱发、天馈不合理及大气波导等。针对远端干扰问题,目前业内主流的优化思路分为2类:施扰站主动降扰和受扰站被动规避。3GPP TS 38.866 R16版本中规定的RIM框架方案即属于施扰站主动降扰的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由于基站和终端间上下行功率不平衡的存在,5G网络仍然是一个上行业务受限的网络。针对远端干扰的优化研究与实践将提升网络上行覆盖性能,降低网络覆盖建设成本,在提高无线网络部署效益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