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9 14:44

郑志明:建立具有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C114讯 10月9日消息(林想)在今天召开的"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表示,区块链现在正进入2.0到3.0的过渡时代,建立具有国家主权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郑志明表示,区块链本质上是期望通过分布式的方法来建立可信的机制,企图通过这样一种机制的建立,能够重新建立社会信任的关系。这样的信任模式可以从传统的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模式转化为对机器的信任模式。价值的转移渠道从目前介于中介的这种高成本的通道,转变为基于区块链的低成本的安全通道。另外社会治理模式,从传统的信息技术辅助的模式转化为基于规则的法治模式。同时也可以实现行业基础可信环境的建立,实现个人和机构的商业、社会信用数据的跨行业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志明

区块链生态环境特征具备有四个特点

区块链是一种链式结构,通过它来验证和存储数据,通过分布式的方式,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通过密码的方法来保证数据的传输和访问的安全,通过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这就是区块链。

"现在我们很多人讲区块链都爱讲去中心化,其实我觉得分布式比去中心化更能诠释区块链与产业的结合。"郑志明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中,去中心化是不现实的,多中心的分布体系更适合目前的行业管理现状。"

"这几年区块链技术在私有链、联盟链的应用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但是不是没有中心的,还是有中心的,只是种分布式。"郑志明指出,这几年,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发展,各种形态的链的结构也发展出来,主要是为了它的性能和协同匹配还有融合的问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链式模式。总体而言,基于区块链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治理架构,它的生态环境特征有四个特点。

第一点,开放共识,希望共同来维护数据安全,保证它的不可篡改形成。

第二点是分布式和去信任,这种分布式我还是要强调一点,在现阶段还是去物理设备的中心化,并不等于去管理的中心化,没有一个社会经济组织里面是没有介入管理的。去信任,传统的人之间的信任转化为对机器信任。

第三点,隐私和监管,数据本身由于不存在第三方平台,而加密存放在区块链上,实现隐私保护和授权共享。但是区块链的运行规则中,我们一直担心的是监管问题,由于数据对授权节点是公开透明的,通过区块链技术非常有利于对数字的穿透式监管。

第四点是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合约规则的法治,顶层治理节点来制定智能合约,智能合约这件事情,合约就是规则,如果顶层治理节点来制定智能合约,合约就形成了你运行的规则或者法律,它可以自上而下100%的按照规则来治理国家、社会、经济,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的发生,比方讲大小合同。

区块链正进入2.0到3.0过渡时代

区块链发展到现在,从应用视角来讲,从需求可以看到,金融、医疗等都可以看到区块链的应用。从市场应用来看,区块链也逐步快速的能够成为一种市场的工具,主要的作用是帮助社会来削减平台的成本,让中间机构成为过去;区块链也将促使公司现有业务模式重心的转移,有望加速公司的发展。

从底层技术来讲,区块链有望成为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和数据存储管理模式的转型;区块链本身更像一种互联网底层的开源协议,在不远的将来会触动甚至会最后彻底取代现有互联网的底层基础协议,这件事情不是不可能,把信任机制加到这种协议里,实际上是面临一个很重大的创新方面。

从社会结构来看,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和治理模式;组织形态也会因此发生一定的变化,最终会成为引领人们走向基于规则的法治社会的工具之一。

郑志明认为,区块链现在正进入2.0到3.0的过渡时代。"1.0以数字货币为典型特征。2.0时代以是智能合约为典型特征。3.0时代是基于规则的可信智能社会治理体系为典型特征,是全体系的,不是某一点的。"

区块链从科学和技术角度来讲,它实际上就是解决三元悖论,可扩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下一代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区块链概念,平台是很低的,但是做好,台阶是很高的。"郑志明表示,因为技术涉及涉及到很多数学、安全性、计算机信息这些科学领域,通过这些东西来寻优,这是做底层架构的基础。现在很多高校通过设立一些联合实验室等来做相关研究。在他看来,国内做底层架构的单位并不多,极少数能够有能力做这个。

"目前,国外以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或者操作系统的研发为主,国内以区块链应用开发为主,要注意,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开发。"郑志明认为,建立具有国家主权的区块链基础平台迫在眉睫。

作者:林想   来源:C114通信网

相关

融合转型互联网计算机
本评论 更新于:2024-3-28 21:26:02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