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4 09:48

“人工智能+”助燃工业生产 转变智能制造“游戏规则”

日前,国新办举行2024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也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而AI赋能新型工业化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义。近段时间以来,多个重要会议提出要加强新型工业化相关研究的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这一主题,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工信部也表示,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表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技术路线。

AI融入生产环节,提质增效

从传统的“人盯人”到人工智能24小时无死角盯防,从机器人将货物整齐地码放到无人驾驶井然有序运送到指定的地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线生产效率。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运营商依托自身网络、算力等方面优势,充分释放“5G+工业互联网”行业赋能效应。

在福建,中国电信助力德奥针织投产运营全国首台AI智能验布机,以AI验布机替代人工验布,布匹检测速度达60米/分钟,较人工验布提效50%,布匹缺陷检出率达80%,较人工提升30%。在江苏,中国移动5G网络串联起通用科技公司半钢工厂硫化车间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即使在无照明条件下,生产车间也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在河南,中国联通5G技术和AI技术形成的“天眼”覆盖郑州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各个角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直面挑战,加快推进“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是大势所趋。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这样的市场规模为“人工智能+”行动的推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拥抱“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内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算力产业发展不均衡,存在算网调度平台缺乏等难题。目前我国正扎实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中国电信持续优化“2+4+31+X+O”的泛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创新推出的算力分发网络——息壤,提供快速上云、按需使用算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大多属于初步创新项目,人工智能大规模深度应用于整个工业制造还需时间。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刘伯超表示,将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培育面向制造业场景的行业大模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作者:杜峰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工信部信息化监测转型融合
本评论 更新于:2024-5-6 9:25:48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