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技术连接新未来!从云游戏到工业机器人,从智慧灯杆到无人驾驶,数字化转型汹涌澎拜,智能连接时代未来已来!面向智能连接时代,产业链应该如何把握新机遇、释放新动能、助力新增长;为此,C114策划推出了《新技术连接新未来》大型专题,广邀行业顶尖专家为您解读,探索无线连接的未来!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他是如何看待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无线连接技术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产业链应该如何把握融合产业发展规律,协同加快推进2B应用及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格局?
一、我国5G应用已形成系统化推动体系,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
由于5G应用的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属性,我国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等层面构建了多维度产业协同推进的政策体系,共同推动5G应用的融合发展。
在国家层面,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2021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了我国未来三年重点行业的5G应用发展方向,系统性提出5G融合应用发展策略。在行业层面,发改委、能源局、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了能源行业的5G应用“扬帆”--《能源行业5G应用实施方案》;工信部在工业领域形成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工信部与卫健委、教育部联合组织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在地方政府层面,全国各地政府在制定各自的5G应用“扬帆”政策,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省、市、区共出台5G政策569个,四川、江苏、上海等省市纷纷发布了当地的5G应用“扬帆”文件。
在良好的政策体系的推动下,我国ICT与行业企业的联合5G应用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5G应用项目超过1.2万个,覆盖了工业、能源、文旅、教育、医疗、港口等20多个行业领域,138个钢铁企业、194个电力企业、175个矿山、89个港口实现5G应用商用落地;5G项目参与企业及单位近7000家,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行业、省市等均有5G应用项目,这在全球,无论从覆盖的行业数、企业数、地域范围还是应用的创新性、融合深度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二、行业应用推动5G及行业产业新变革,构建新的产业格局
为支撑5G与行业融合应用的逐步深入,5G产业及垂直行业产业在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也在悄悄的发生变革。
在5G产业方面,行业应用对5G网络、终端、芯片等原有产业环节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促进5G产业在原有2C产业的基础上成长出新的2B产业。
在网络方面,原有大容量、全功能、高价格的核心网网元设备向轻量化、行业定制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出现行业定制化UPF等设备。在终端模组方面,5G的终端定义,范围和产品形态也和传统移动终端的定义不同。传统的移动终端一般都是三大件,笔记本、平板和智能手机,而在5G时代,终端将会逐步渗透行业属性,成为行业5G终端。如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移动AGV等等。在芯片方面,传统2C的5G芯片由于功能全、价格高等因素,不适合在行业规模化推广,因此开始向精简化行业5G芯片方向发展。
除了原有5G产业环节在变化和扩充外,5G产业也产生了新的产业环节,如新增了5G应用解决方案、行业融合安全等环节,不同于传统To C领域的通用应用方案,面向工业、能源、医疗等领域的特色5G融合应用解决方案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在行业产业方面,随着5G元素的融入,原有产业环节也在发生变化,拿工业来说,随着5G的融入,传统IT/OT网络分隔的五层架构体系将向云边协同的扁平化体系方向发展,这将导致原有的工业终端及工业控制系统产业都将发生变化。工业终端产业将向智能化、轻量化、移动化等方向进行演进。传统的工业装备融入5G通信能力后,可以将其原有的本地处理和计算功能向云端迁移,导致终端本体的轻量化、低成本,如现有的5G云端机器人等。
工业控制系统也将由原来的层级架构、本地处理模式向云化模式发展,目前产业界已经开始探索5G云化PLC等系统,其将传统PLC的控制处理能力向云端MEC迁移,未来将引起PLC产业从PLC设备的竞争转移到PLC控制系统的竞争。
三、融合应用及产业受供需双方发展规律影响,呈现阶段性发展
5G行业应用的规模化推广及相关产业的变革受到5G技术、产业发展成熟度和行业自身数字化基础、改革需求、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呈现阶段性、渐进性发展特征。
首先,我们都知道,5G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是遵从阶段性发展特性,目前我们部署的5G R15版本的网络主要面向eMBB大带宽场景设计的,因此其技术属性和相关的产业就决定了目前我们的5G应用主要是围绕着非硬实时、大带宽业务开展的。
5G的R16版本支持完整低时延高可靠场景进行时间敏感网络服务增强,实现了工业互联网等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并定义了高精度定位(米级),R17版本将实现芯片等设备的精简化等。目前3GPP在一年半或2年发布一个版本,5G网络设备和终端芯片大多在版本冻结后一年或一年半会实现商用,这从供给侧来决定了5G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呈现2年及以上发展的阶段性。
从需求侧来说,行业本身的数字化水平、变革的意愿、行业本身发展规律等都将决定融合应用的推广和产业发展也呈现阶段和渐进性。首先是不同行业5G应用的发展呈现不同的阶段,另外就是同一行业的发展也呈现阶段性和渐进性。
2020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和40.7%,我国5G行业应用主要分布于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和第二产业,目前工业互联网、医疗、矿山等行业5G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等第一产业发展需求及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行业产业来说,其发展一般要落后于应用的发展,这取决于市场需求的“明确度”,拿行业融合终端来说,目前5G融合终端市场碎片,呈现“量小类多”等属性,这会导致终端研发企业在推出产品呈现“慢”节奏,一般都等应用显现出规模化推广的迹象,才愿意大规模投入研发和生产。
四、把握融合产业发展规律,协同加快推进2B应用及产业发展
在发展5G 2B融合应用及产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行业领域的市场碎片化、改造长期性、商业回收缓慢性等因素,短时间内在单一行业或领域无法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且行业对功能需求多样且复杂,需分批次导入,每一批满足部分功能,逐渐实现规模化。
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形成跨行业的技术交流及产业互动,通过频繁的产业对接,增强通信行业及垂直行业的产业化信心,尽快实现5G应用及产业的落地。
首先要发挥5G应用产业方阵等联盟平台的产业对接作用,通过产业对接交流来明确需求,通过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应用示范试点等来明确应用及产业推动路径和方法,降低应用推广和产业研发的不确定性。
第二,为了解决行业终端、应用解决方案等“技术门槛高”“研发成本高”等问题,吸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加入到产业生态中,需要采用“共享经济”的方式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和实验室来扶持产品研发,降低行业终端企业的研发成本。由中国信通院牵头,和中移动、中联通、华为、鼎桥等企业合作,已经在北京、成都、杭州等地构建了公共服务平台及实验室,以市场推广作为牵引,构建技术服务体系,通过为终端、应用开发商、服务器、模组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完善其产品,并辅助其做产品的市场推广及企业投融资。
5G与行业的融合将形成新的融合产业,但融合应用及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把握发展规律和节奏,从适配行业需求、到与行业技术深度融合、再到引发行业变革式创新,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从而实现规模化发展。
杜加懂,男,高级工程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担任5G应用产业方阵行业应用组主席、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数字化专委会副秘书长等职务。长期从事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移动核心网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对5G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次负责并参与中国工程院、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项目的支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