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15 10:16

5G五年大咖说终篇|李红五:连接未来的辉煌征程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四张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

到今年6月6日,5G商用已满五年。移动通信技术大约十年一代,五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截止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用户渗透率突破50%,并打造了数以万计的行业应用案例。

展望下一个五年,5G行业应用进入深水区,5G-A带来了数实融合、通感一体、星地融合等新能力,将成为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创新应用的底层支撑。

鉴于此,C114特策行业专题“5G五载·智启未来:从连接到赋能的跨越”,邀请行业高层专家撰文,纵论5G时代的成绩与挑战、发展与未来。

本期专家:中国联通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红五

C114讯 6月15日消息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在我国5G商用五周年之际,我们不仅欢庆着5G技术在过去五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期待着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国5G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垂直行业应用不断丰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全球6G愿景的共识汇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未来的数字化时代开启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共同回顾5G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携手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美好未来。

新型基建,共建共享,连接时代的力量

五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行业协同发展以及运营商的积极推动下,我国5G产业与生态取得了显著成效,网络建设规模、用户渗透率和垂直行业应用均走在全球前列。

自5G商用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5G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多项政策文件相继发布,为5G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引。2020年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建设,促进5G在各行业的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推动5G基站建设。此外,“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信息通信业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包括5G网络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特别是“新基建”政策的提出,为5G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涵盖了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方面。

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的5G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累计建成374.8万个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部署量的66.1%。这一庞大的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7%以上的乡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此外,我国的5G用户也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4月底,5G用户达到8.89亿,占我国移动用户总数的50.6%,占全球5G用户数的52.0%,这不仅奠定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5G市场的地位,也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运营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推进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创新,运营商之间的协同合作也为5G的快速推进提供了保障。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通过5G共建共享合作,不仅实现了合作共赢,也为行业树立了发展模板。通过共建共享,实现了5G网络的规模翻倍、覆盖翻倍、带宽翻倍、速率翻倍的目标,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享受到更高速率、更广覆盖的5G网络服务,提升了网络的可用性和便利性。同时,实现了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投资,快速形成5G网络覆盖能力,这不仅有效降低了建设投资与维护成本,还避免了站点的重复建设,节约了大量宝贵的站址资源、天面空间和动力能源。

共建共享以来,双方累计节省CAPEX超过2700亿元,每年节省OPEX超过300亿元,减少碳排放超1000万吨/年。未来,共建共享的领域有望进一步延展,随着四大运营商联合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标志着5G异网漫游进入新阶段。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为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在全球5G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战略扬帆,行业协同,新业态蓬勃发展

自5G商用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5G技术的应用创新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2019年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和2021年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支持,成为推动5G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关键的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5G应用已经覆盖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5G应用案例超过9.4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深入推广,实现了规模复制。基础电信企业仍然是推动5G应用发展的主力军,持续推动5G融合应用走深向实。

5G商用以来,行业终端的多样化发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4年3月底,我国共有404家终端厂商(新增52家)的1616款5G终端获得工信部核发的进网许可证(含试用批文)。这些终端覆盖了智能手机、无线数据终端、无线车载终端、卫星移动终端等多种类型,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5G建设的主力军之一,中国联通在5G网络部署和应用创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持续迭代、发展专网产品,2020年发布5G行业专网产品体系1.0,2021年发布5G行业专网产品体系2.0(即5G专网PLUS),2022年发布5G行业专网产品体系3.0,并于2024年巴展发布5G工业制造专网。中国联通积极推动5G技术在工业制造、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5G应用案例,促进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了5G行业应用项目累计达3万个,覆盖国民经济74个大类。

面向工业制造,中国联通与重庆长安合作的5G VR智能数字工厂项目,通过5G数字化技术,使换线时间降低50%,维护费用降低30%,荣获了第五届“绽放杯”决赛一等奖;面向教育,中国联通推动5G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采用5G+虚拟现实教育、5G+远程互动教学、5G+校园智能管理等全新方案,服务师生超过3000万,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面向医疗,中国联通利用5G技术打造了多个创新项目,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北京宣武医院,中国联通构建了业界首个5G卒中救治平台,基于5G切片、5G超远覆盖和MEC等关键技术,使接触病人到溶栓治疗的过程缩短到仅需20分钟。

战新产业时不我待,未来之路启航

当前,5G应用面临垂直行业的碎片化和个性化需求,规模复制和广泛推广仍有挑战。各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基础不同,需求差异较大,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需要在个性化需求中提炼出共性,找到适用于多个场景的通用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持续推进5G-A/6G技术的发展,通过提升网络性能和适应性,应对复杂多样的行业需求,实现更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3GPP 5G标准已发展至R18版本的制定阶段,标志着5G正式进入5G-Advanced(5G-A)演进阶段。R18标准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重点在于提升增强宽带能力、垂直行业精细化设计供给能力及开发新业务场景。5G-A的演进将持续到R19和R20多个版本。5G-A的加速演进已明确了多项代表性技术,面向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和天地一体等六大应用场景,从网络、终端、云等端到端关键方面进一步演进。

中国联通围绕5G-A六大应用场景,采用“六位一体”推进思路,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产业推进,形成全方位业务应用示范,推动5G-A技术从标准走向商用。在沉浸实时场景方面,在MWC 2024上,中国联通展示了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完成的裸眼3D、超高清浅压缩、8K大上行直播、XR分离渲染等业务,创造了全球首个5G-A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实时制作系统,提升了用户的沉浸感和临场感;在超宽带增强方面,中国联通创新“智享大上行”技术方案,实现了上行单用户1.5Gbps的峰值速率,在北京市中心金融街实现了下行万兆的网络能力,用户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0Gbps,连续性体验超过5Gbps;在超高可靠低时延方面,中国联通提出并推进了5G-A超高可靠低时延技术,打造并发布了全国首条“5G-A低时延柔性产线”,实现了空口发送“零等待”和5G-A通信协议与工业网络协议的跨层交互;在通感一体化方面,中国联通推出通感一体基站,在泛在低空经济、车联网和智慧矿山等领域进行了多场景业务示范;在移动物联方面,全球首发RedCap模组,建成6个RedCap试验网,推出“1+4+10”5G RedCap产品矩阵,并发布和启动“5G RedCap百城商用行动”;在星地融合方面,中国联通探索低轨卫星与地面通信融合的关键技术,完成了运营商主导的首个NR NTN低轨卫星在轨试验,验证了天地一体融合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汇聚了全球6G愿景,提出了6G目标、趋势及能力指标体系。其中,中国提出的5类6G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全部被采纳,显示了中国在6G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领先地位。自2019年,中国成立6G推进组,系统推进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并启动6G技术试验。2023年以来,三大运营商与华为、中兴等8家企业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超表面、移动算力网络等7个6G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测试,取得显著成果,稳步推进6G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5G-A/6G是战新产业的典型代表。展望未来,全球的6G愿景共识汇聚,期待6G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商业化应用,同时也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数字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C114通信网

相关

5G信息化移动通信网络融合
本评论 更新于:2024-6-24 13:43:15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