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由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GBAITA)主办,大数据治理公会、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联合举办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峰会”在香港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刘光源等出席并致词。澳门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国际研究院院长、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受邀出席此次会议,并围绕“数据安全与跨境数据流动的实践与探索”作主题发言。
图1:“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峰会”现场
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中国全面发力促进数据价值跨步提升
图2:刘东就“数据安全与跨境数据流动的实践与探索”作主题发言
刘东在发言中提到。近年来,全球数据量急剧增长,90%的数据是在过去两年内生成的,全球数据量增加了60倍,从2ZB增加到了120ZB,我国数据增长率位居全球首位。数字科技企业成为数据的主要来源方,全球有超过60%的GDP由数字化驱动产生。迅速增长的数据资源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跨境流通得到各大经济体的普遍关注。
面对数据产业快速增长的态势和需求,刘东指出我国在推进数据要素发挥更大价值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和进展。2023年,国家数据局成立后,正在推进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实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让 “让数据放心‘供’出来,让更多数据‘活’起来,让数据安全‘动’起来”。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的“三条路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全部进入实施阶段。特别是在去年9月28日发布了《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办法》(征求意见稿),扩大了认证和标准合同的适用范围,并豁免了人力资源管理等个人信息出境场景,给跨国经营和出海企业提供了便利化的路径。
以“认证”打开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突破口,助力港澳成为国际数据流通“桥头堡”
香港、澳门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湾区的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面临着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对于粤港澳数据流通便利化的下一步发展,刘东认为,我们需要重视正在制定中的大湾区认证规则和其未来的适用空间,以满足更复杂业务场景、多法域规则要求、多监管机构协作的需求。刘东以“澳门科技大学IPv6科研专网”项目为例介绍了认证机制对于数据跨境便利化的作用。该项目中的“数据跨境流动管理系统”全面采用IPv6等技术,具备数据分类分级标识、身份认证等功能,实现了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全国首张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证书,并获得澳门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颁发的“个人资料跨境转移许可”,该机制充分满足了跨法域、多主体的数据保护和数据便利化流通需求。刘东表示,数据合作认证机制是进一步与欧盟、东盟、一带一路等国家开展数据跨境合作,打通海外数据回流的路径的重要抓手,将助力港澳成为更多跨境电商、跨境贸易和人工智能等国际企业总部的选址地,成为国际数据跨境流动“桥头堡”。
以IPv6+数据空间赋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港澳先行先试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刘东就在港澳汇聚数据资源,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打通 “规则通道”,为全面数据流通奠定制度基础;二是打通 “数据基础设施”通路,提升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处理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港澳区位和产业优势,响应“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协同大湾区开展科研科创、健康医疗、跨境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工作,使数据资源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刘东指出,要在网络和算力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据基础设施汇聚、流通和保护数据的能力。IPv6+数据空间的技术方案同时具有互通性、互操作性和可信性等特点,在促进数据共享流通的同时还可承担数据跨境保护规则的技术保障,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前景,赋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刘东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项目,该项目由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提供技术支撑,澳门科技大学牵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等粤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项目初期选取了场景复杂的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其中通过澳门又延展到了欧盟,项目未来将接入更多科研机构,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积极开展数据流通实践,以数据汇聚和数算协同赋能AI、交叉科学研究和产学研转化,并复制推广到更多行业领域,推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