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1:24

大数据“杀熟”频现 运营商算法守住民生底线

00:00 00:00

近段时间,大数据“杀熟”现象再度引发各方关注:在平台购物、订餐遭遇差别定价;账号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老用户价格反而高于新用户……分析认为,这种现象背后是算法在“作祟”。人工智能算法越来越先进,大数据“杀熟”也更加隐蔽。中国电信积极推进大数据模型的科学、系统化构筑工作,在全国各地布下智算“大网”,力求整合资源,规范大数据应用流程。

亟待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大数据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公众提供精准服务依据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隐患。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和天津市消费者协会等联合开展了大数据营销差异化现象调查。调查发现,大数据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搜索和购物体验,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和差异化营销等问题。受访者对隐私泄露以及被差异化营销的担忧均超过65%,超过四成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曾遭遇“大数据差异化营销”。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与大数据相关的算法悄然影响日常消费模式。算法既高效精准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又可能以大数据“杀熟”等形式侵蚀消费者权益。分析认为,若通过大数据进行违规操作,一旦曝光,面临的将是大批用户的流失、信任度的降低以及平台形象的崩塌。因此,提升算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保护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政策加码“保卫”数据安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等四部门日前发布通知,决定自即日起至 2025年2月14日开展 “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 专项行动,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 “杀熟” 等行为,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已开始应对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例如,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大数据“杀熟”问题,明确指出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特别是针对大数据“杀熟”举证难、维权难的问题,在细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增加监管手段,扩大监管覆盖面。

多管齐下构建安全数字生态

除了法律方面,大数据“杀熟”还需在其他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有助构建安全数字生态。

以中国电信为例,中国电信依托自身平台优势,从源头入手,规范大数据应用流程,力争大数据处理和使用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一方面,中国电信利用新技术提升算法的精准性与安全性。在硬件层面上,中国电信构建了安全中台和分布式资源池,通过天翼云构建国家级安全能力池,实现威胁情报分析、实时运维管理和安全态势响应。在软件层面上,中国电信打造的天翼安全猫则聚焦了中小微企业、商客、教育等行业,提供支付安全、监控安全、组网安全等“安全上网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坚定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将用户利益放在首位,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响应上级单位指示、联动内部各单位,携手拉起数据安全防线。

当然,除了电信运营商努力在配套设施上给予优化管理,并对算法加以规范之外,各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也应尽到相应的责任,才能够从根源上彻底杜绝大数据“杀熟”乱象。

作者:陈晓晟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中国电信整合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
本评论 更新于:2024-12-22 10:08:02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