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15:12

四十多年扎根梅州通信建设——记原广东省梅县地区邮电局黄华

在广东省梅州市一处普通的宿舍楼里,坐在93岁老人黄华对面,我们只想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身边人对于黄华的了解,几乎都始于他转业到梅州平远县之后。经委会、粮油站、邮电局……所有经历,都停留在近四十多年,都停留在平远、梅州。那么,前四十多年呢?

“我们也只是知道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是离休干部,其他任何事情与细节,都没听他讲过。”黄华的儿女告诉记者。不能说?不想说?还是不必说?出于本能的好奇心,记者通过黄华家人与老人多次沟通,终于说服他接受采访。

当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关于老人的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呈现在众人眼前。

最可爱的人

“一号,放!”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老人的声音依然铿锵有力,一如几十年前在战场上一样。

黄华也注定与“邮电”有缘。作为一名炮兵观察员,他需要深入敌占区,近距离观察目标,引导炮兵进行射击。在侦查到目标时,他与后方炮兵阵地之间沟通的工具,就是野战电话或无线步话机。通过电话或步话机,一个个射击参数被传递给后方炮兵,为一发发炮弹装上了精准制导的“眼睛”。

“一号,放”,听到老人这句口令时,记者脑海中突然闪现出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口喊“向我开炮”的画面。同为炮兵观察员,同在朝鲜战场,同样经常面对生死一线的时刻……相似之处远不止这些。

据黄华介绍,有一次,不知是因为观察指挥所伪装不够好,还是因为敌人采取随机性炮击,他们所在的观察指挥所遭到了炮轰。“第一发炮弹打过来,我们观察指挥所的顶一下子就炸没了。庆幸的是,第二发炮弹是个哑炮。如果不是哑炮,我哪还能坐在这里跟你们聊这些事。”老人笑着跟我们说。云淡风轻背后,却是深藏战火峥嵘。

最可信的人

黄华与“邮电”的缘分,在转业后被延续下来。从1970年任职平远县邮电局局长到1984年离休,他从事最久、为之付出最多的就是邮电通信事业。

平远县地处粤东北边沿,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属于山区小县。上世纪70年代时,平远县邮电通信业发展基础相对落后,长途传输线路少,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县城大部分人仍在用“摇把子”。

黄华不只看到了挑战,更积极寻求破解方法,从人员、资金、场所等几方面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为了补齐邮电局的“专业人员短板”,黄华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单位申请人员援助,另一方面广泛搜罗本地的专业人员。当时,他听说几位邮电技术人员,因为各方面原因被安排到本地的农械厂工作。求贤若渴的他经过深入调查与沟通,了解到这几位技术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过硬,而且本人也希望重返邮电工作岗位。为此,他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最终把几位技术人员调回到邮电局。

在资金方面,黄华秉承一个原则:公心为上。无论是向广东省、梅州市及当地政府寻求资金支持,还是与相关单位互助互惠寻求共赢,他绝不藏私心,一点也没有。“只要一心为公,就有底气、有勇气去争取资金支持。”

在场所方面,黄华见证了平远县邮电综合大楼(新楼)的建成使用。从最初的用地申请,到后来的施工建设,再到最后投入使用,处处可见他的影子。据家人介绍,在此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一个月只回两三次家。

最可敬的人

在一上午的交流中,深深感受到黄华老人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例如,当展示为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交纳“特殊党费”的党费收据时,他凝重的表情中还透露出战胜困难的坚定;当得知新党章审议通过后,他让家人在第一时间送过来一本进行学习;当谈及信息通信业现在翻天覆地的发展与变化时,他脸上满是欢喜与自豪……

“父亲跟你们在几个小时里谈的很多内容,是我们这几十年都从未听过的。”在儿女的眼里,黄华就是一个普通的离休干部,一个要求严格、艰苦朴素、爱好生活、闲不住的耄耋老人。家里的电器、家具坏了自己修,尽量不麻烦子女;九十多岁高龄还担任小区业委员会成员,热心于小区公共事业及团结邻里。平凡是真,或许所有的经历,他都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

“荡千里,暗香平远。”在这个被称为“梅花之乡”的地方,这句咏梅的词句,在黄华老人身上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作者:孙嘉芸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本评论 更新于:2024-4-19 19:33:51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