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4 14:00

“借”出来的通信发展之路——记原广东梅州电信总经理邓园发

75岁的邓园发退休前一直是搞技术的,即使离开工作岗位多载,年过古稀,他依然是个极其认真严谨的人。说起广东梅州电信的发展,邓园发从包里拿出了一叠手写的稿纸。每一个具体的业务数据,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他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

邓园发用心写下的这几页手稿,记录了他负债经营的大胆尝试,见证了改革开放前后山区通信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梅州电信的跨越式发展。

负债经营——“借鸡生蛋,生蛋还钱”

改革开放初期,梅州的通信很落后。“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清一色的‘摇把子’电话。当时的通信传输线路都是明线,甚至是单线对地,通话杂音非常大。”据邓园发回忆,当时梅州到广州只有3条人工线路,梅州到香港的线路,要在惠州进行人工转接,梅州到赣州的线路,要从韶关进行人工转接。“当时电话打不通,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面对当时的情况,梅州电信一方面抓传统的通信业务,积极发展用户群。从准电子,到编码纵横,再到香港退下来的史端乔,梅州的通信逐步从人工“摇把子”发展到自动电话。

另一方面,梅州电信大胆尝试“负债经营”。“1989年梅州开始着手发展程控电话。我们当时向瑞典政府贷款,第一批引进了12000门程控电话,长途线路400线,1990年6月开始投产。”这12000门电话安装在西门8000门,江南4000门,而且是长市合一的程控交换机。

为了适应发展,梅州电信随后又贷款引进台湾S1240设备。到1996年,梅州市交换机容量突破了50万门。思想越开放,发展的步子就跨得越大。梅州电信重视线路规划,逐步建成了网状传输线路,形成通信高速公路。“好多华侨回来看了,都觉得梅州的通信很好,并不落后于大城市。”

1994年,梅州电信资产负债率为49.1%,到了2003年年末,这个数字下降到3.7%。“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确实是走出了一条‘借鸡生蛋,生蛋还钱’,负债经营的路子。”邓圆发根据回忆整理记录的手稿。

农村通信——“村村通电话,再苦我也干”

“梅州是个山区,也是个农业大市。”在梅州广大的农村地区,通信资源匮乏,通信条件十分落后。“1990年省里开会要求,到1994年梅州要实现村村通电话,164个乡镇要告别‘摇把子’电话。”

说干就干。梅州建起的通信网络为山区通信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梅州电信人的努力下,1992年,梅州全市210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电话。1996年7月,梅州市有了第一个电话乡,乡里80%的农户都装上了电话。1998年12月,梅江区成为第一个电话县。

电话打通了,山区百姓朴实的感谢话语都是发自内心的。邓园发到村里去,老乡都会拿出最好的茶招待他,还会喜滋滋地告诉他:“电话通了,我们的茶叶能卖出去了。”

重视人才——“以心换心才能留住人才”

“通信要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必须抓住人力资源这个根本。”这是邓园发在几十年工作中的深切体会。

改革开放初期,人才纷纷涌向广州、深圳等开放前沿阵地。梅州穷,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梅州上了这么多先进的通信设备,不能没有人才啊。”时任梅州电信局局长的邓园发为人才问题发起了愁。“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来梅州。有时来了,待不了一两年就走了。有一次我在中山大学现场招聘招了一名研究生,我答应给他提供三室两厅的住房,邀请他先来参观,报销来回差旅费,他来看了,最终也没留下来。”

“人才问题是梅州通信能不能发展的关键问题。”面对困境,梅州电信决定自己寻找人才。邓园发亲自带队,到广州、南昌、西安、重庆等地现场招聘。“我记得有一年,我们一次就招了46位大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在工作上给他们压力,让他们挑担子,在生活上又非常照顾他们,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年轻人后来都成了电信的骨干力量,有的是技术能手,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

梅州电信一方面积极招聘大学生,另一方面鼓励在职员工继续深造,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了人才问题,梅州通信业得到快速发展。

回忆完这几十年在梅州电信的故事,邓园发又认认真真地折起这几页手稿,收进公文包里。身边的电信工作人员说:“邓老就是个特别严谨的人,做什么事都特别认真地准备。”邓老听了这个话,摆摆手一笑,“我就是随便写写,时间太长了,有些数字记得不清楚了,要查一查记下来。”一支笔,几张纸,写下的是老一辈通信人的奋斗历程。我们今天读到的是故事,更是精神。

作者:孙嘉芸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程控交换机交换机网络
本评论 更新于:2024-3-29 23:57:58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