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8 10:31

从一杆一线到天地空5G “老吴家”三代人见证70年通信事业正青春

从通信基本靠吼到光缆通信,再到5G通信,新中国的70周年电信事业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赶超的奋斗史。浙江电信有个“老吴家”,一根接力棒已经交接了祖孙三代,他们亲身体验了通信网络从一杆一线到天地空三位一体的完美蜕变,也见证了中国从“百废待兴”到“世界触手可及”的发展变迁。

上世纪50年代:电话靠摇把子,手提肩扛建通信网络

见证人:爷爷吴佐章

去年退休的丽水老电信人吴秀云家珍藏着一封信,是他爸爸吴佐章1985年写给他的:“望你努力学习理论和技术,对自己会有进步的。”

“我懂事的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爸爸的背影,骑着自行车,拉着100多斤的维修工具,巡线路去了。天天早出晚归,基本不着家。”说起爸爸吴佐章,吴秀云眼睛有些红润。

吴佐章老先生1949年参军,1955年回到庆元县邮电局工作,参与祖国百废待兴的通信建设中,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机线员。为提升当地通信水平,吴佐章和一帮同事们从零开始,用了4年时间,建成了架设自庆元县到区到乡的三级通信网络。“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多水泥路,也没有机械,很高的山上架电线杆,走的是羊肠小道,都是人用肩膀扛、扁担挑上去的,测量线路、打洞口、立电杆、放线、扎线,全靠人干出来的。” 吴秀云的记忆中,家里还有一台当时时髦的电话机,是红色的。但吴秀云特别怕这部电话响起,因为这是一部巡线报障电话,每次听到电话铃声,不论多晚,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爸爸吴佐章都会骑车出去,留下一个背影。“我爸爸的工作包里除了铜线、铁线以及基本线路维护工具之外,手摇式的电话机是当时进行情况通报的唯一通信工具。设备有100多斤重,骑着走山路,想想都觉得累。”吴秀云说,当时从一杆一线慢慢升级成一线八杆,电线杆上是通信明线,爸爸当时负责巡查60多公里的山区通信线路,锈蚀、结冰、鸟类筑巢在当时都会影响到线路的使用。一人居、一人食、一人行,这得需要多强大的内心,才能耐得住这样的孤独与寂寞。有次跟着爸爸去排查故障,山路上都有倒掉的树拦路,一路勘测过去,早上出发,找到故障点时已经傍晚,雨中爬上电线杆修好,回到家都凌晨。一天吃的就是早上妈妈烙的几张饼,放在铝盒子里,喝的是山泉水。

“我爸爸每天都至少走60公里路巡线,几乎没有节假日,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巡线守线的几十年间从来没有出现重大失误。”吴秀云说,爸爸经常告诉他们,新中国给了我们一家新生命,一定苦活累活冲锋在前,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他影响很大,爸爸教导他要坚决跟党走,牢记党的嘱托,做好自己的工作,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上世纪80年代:通信普及大众,光缆打通最后一公里

见证人:爸爸吴秀云

“干电信40多年,我把庆元县所有的村都跑遍了,随便说个村子,我都待过。”吴秀云说,他牢记父亲的嘱托,把通信网络架设到了山区的“最后一公里”,让山区的每一个角落与世界相连。

通信技术与时代同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吴秀云接续父亲吴佐章的衣钵,也成为了一名机线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群众通信需求急速增长,伴随着全国首个万门程控电话的引进开通,各省市的通信事业开始加速发展,网络规模扩大,装备实现数字化、程控化,电信服务也开始普及全民。

吴秀云的岗位虽与父亲差别无二,但在通信技术变革的潮流中,巡线护线的工作内容已经悄然改变:从手提肩扛建设架空明线到机械化铺设光缆线路,国家通信线路升级了;从手摇电缆查障到计算机机房监测,机线维护的技术升级了;从摇把子到程控电话,人民的通信方式升级了。

1997年前后,吴秀云自学考上电大并获得了大专文凭,工作出色的他被提拔为庆元县公司的线路管理员。当时,国家邮电通信“十五”规划旌旗招展,吴秀云积极响应投身庆元县“村村通电话”的设计与建设,通信光缆跨过如画江山,越过浩荡江湖,全县村电话畅通实现了!“我们做村村通通信工程的时候,已经不像我父亲那一辈那么艰苦的,起码设备可以车子运到山上去,但偏远山区架设基站,测量和优化网络,这些都要人没日没夜的干。夏天顶着太阳干,冬天飘雪也在干。”吴秀云说,当时他们要完成架空光缆、路由勘察、杆坑开挖、杆路架设、光缆布放、光缆开通等一系列工作,每天都要高负荷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他随后又参与了丽水市“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电话”、“全光网省”等多个国家级基础通信建设工作。

2006年,建国以来的最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浙江温州、丽水等地区,苍南、平阳、泰顺、庆元等地遭受造成了重大灾害与损失。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吴秀云带领增援的抢修施工队伍员工50多人,大力弘扬“浙江电信人抗台精神”,全力以赴赶往庆元灾情了解通信受损情况、研究抢修方案。作为技术人员,他当机立断,确定了首先临时恢复中断通信网点;先恢复重要用户、再恢复普通用户;先恢复用户多区域,再恢复用户少、偏远区域的抢修原则,并协调组织附近抢修队伍,分工配合、密切协作,在灾区各项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电力中断、交通瘫痪的恶劣条件下,在5天时间里完成了11个网点的70公里的临时光缆的布放,确保了受灾地区第一时间恢复通信,保证了当地政府部门指挥抗台抢险通信联系,获得了当地政府的称赞。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吴秀云和他团队的工作身影被记录进大型宣传片《厉害了,我的国》。也是这一年,吴秀云正式退休了,退休前两个月,身为丽水电信线路中心的项目经理,他还在为普遍服务建设项目奔波出差。埋头工作时稳扎稳打,紧要关头能打胜战,吴秀云的工作经历代表着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勤勉通信人。

回顾这40载风风雨雨,吴秀云说,最难忘怀的是刚工作时父亲寄给他的那封家书,鼓励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信虽简短却饱含期许。40年间,他不负父亲的嘱托,把通信网络架设到了山区的“最后一公里”,让山区的每一个角落与世界相连。

2010年代:天地空三位一体,千里驰援灾区保障通信

见证人:孙子吴雨润

老吴家的电信接力棒,现在交到了90后吴雨润手里。

2011年,大学毕业之后的吴雨润入职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成为一名新“电信人”。正式参加工作时,父亲给他展示了爷爷当年写下的家书,叮嘱他:“从今天起,你是一名通信人了,有什么灾害的时候,你一定要冲到最前面”。

“我节假日和大型活动,基本都不在家,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我感觉亏欠妻子和女儿很多。”吴雨润说,他现在是一名应急通信保障队员,当时毕业时也有其他的就业机会,但小时候就爷爷和爸爸身上继承的电信基因,让他选择成了一名电信人。

入职8年,吴雨润参与了“菲特”台风、余姚水灾、“莫兰蒂”台风、丽水山体滑坡等多个重大自然灾害的通信抢险工作。第一时间抵达抗灾一线,快速解决灾害现场的通信故障,全力以赴保障灾区救援通信通畅,每当看到救援现场的信号灯亮起的瞬间,想到救援队伍能够马上接收到指令,更快的去解救受灾群众时,吴雨润的心中满满都是自豪。

2016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是建国以来登陆闽南地区的最大台风,导致厦门大面积停电、停水和通信中断,65万棵行道树倒伏,全城交通瘫痪。接到应急通信救援任务的时候,吴雨润正在庆元休年假。当天晚上接到任务,第二天早上6点他就从老家带着两件衣服,奔赴厦门了。“到厦门的时候已经晚上,通信信号都没有,我们顾不上吃饭,先赶紧找到基站,连上发电车,等信号有了,大家才拿出方便面干啃起来,那是我们当天的第一顿饭。”在厦门奋斗了一周,等当地信号基本恢复,他们才赶回浙江。

冲锋的“战场”不止是抢险救灾现场。吴雨润还有幸亲身参与了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历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事件保障项目中,从一名普通的通信保障工作人员,一点一滴的积累成长为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应急通信主管。

带着爷爷的期望,父亲的教导,吴雨润对自己的工作怀揣着更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吴雨润所在的应急通信保障团队负责峰会现场的网络保障工作,作为团队联络人,他连续数月放弃周末和假期,每天忙完手头工作已是凌晨,短暂休息后,清晨又继续开始工作。而此时,恰逢吴雨润妻子孕期,没时间陪伴和照顾妻子令他倍感焦急,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峰会保障,他只好让妻子请假回老家修养,拜托父母代为照料,自己则过起了“单身”生活。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峰会期间的各项重大保障工作,收获到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谈及父辈对自己的影响,吴雨润认为,是爷爷和父亲代代传承的敬业精神与对通信行业的热忱之心,化作了他心底坚定向前的磐石,让他成为了通信建设新青年。未来,他还要把爷爷留下的家书传承给自己的孩子,扛起爷爷曾经扛过的“电线杆”,一马当先,一往无前,为祖国的通信事业发展发光发热。

新中国成立至今70载,吴家三代通信人的传承故事,也是国家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摇把子电话到移动电话,从拨号上网到全光网,从2G网络到4G再到现在的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通信事业沧海桑田的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通信人抱着巨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砥砺前行。

作者:蒋琇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网络光缆5G最后一公里电缆
本评论 更新于:2024-3-29 7:45:42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