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4 11:48

斩断骚扰电话黑色利益链需“组合拳”

近日,新华社曝光骚扰电话背后触目惊心的内幕,引爆各界持续关注。信息时代,骚扰电话已是一大社会“顽疾”。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虽三令五申打击骚扰电话,但却屡禁不止、禁而不止,成为“波及面最大的公害”。

去年8月,工信部等十三部门专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但近一年来,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下,骚扰电话却“春风吹又生”,暴露出源头治理层面还留有短板和漏洞。

从“误打误撞”到“精准定位”,骚扰电话日渐频繁、让人防不胜防背后一系列“精准”操作,已有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既有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企业或个人,如互联网巨头、银行和房产中介等以出售公民信息为谋利手段;还有开发电话骚扰程序的企业,以及实施电话骚扰的企业等。正是因为“一个大单,三年吃穿”,高额的利益回报令地下黑色利益链各方肆无忌惮、难以根治。

值得注意的是,95开头的电话号码,被不法企业和个人利用,已成为骚扰电话重灾区。由于95电话是不属于各地电信运营商管理的特殊号码,因此主要是银行、保险等特殊单位的专用号码。据中国可信号码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骚扰、诈骗电话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骚扰、诈骗电话号源中,以95开头的8位数号码,占比分别达到4.28%和4.66%。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有多个公司可以提供申请95码号电话的服务,价格大约在4万元至6万元不等。这种以牟利为手段,“给钱就办”的市场乱象助长了骚扰电话肆意横行。

业内人士分析,“应该从重处罚骚扰者以及受益商家,才能管控骚扰电话。”可见,治理骚扰电话,单靠一个部门远远不够,亟需多部门联动“对症下药”,群防群治打出更深层次的“组合拳”。

首先,乱世需重典。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是首要之策。加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收集倒卖个人信息、非法经营电信业务、非法倒卖码号资源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追责,提高其违法成本,从源头上斩断非法利益链成要义。

其次,开通骚扰电话拦截服务。如在美国,用户可免费在“谢绝来电”网站登记个人接听意愿,运营商和呼叫中心将通过用户意愿,对营销电话进行源头拦截。企业如若违规拨打,最高将会被处以每次1.6万美元的罚款。此外,运营商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共享能力建设,提升骚扰电话识别和拦截能力。

再次,鼓励用户接到骚扰电话后,通过电话、微信、网站等方式进行举报,并通过为骚扰电话打“标签”,让他们无处盾形。

商业利益的驱动,是骚扰电话顽疾难治的根源,需相关部门联合发力及时“亮剑”。

作者:林琳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运营商工信部互联网呼叫中心
本评论 更新于:2024-4-20 6:57:45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