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9 16:42

运营商再陷骚扰电话整治风暴 建立防火墙仍需立法等长效机制

最近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就联合印发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从今年7月起到明年年底,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的专项行动。然而整治骚扰电话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利益链上各环节势必铤而走险,不断衍生出新的规避手段。因此,要斩断利益链,杜绝骚扰电话,不仅仅要电信运营商的配合,还要政府部门齐心协力,全民共同参与,将打击骚扰电话常态化、制度化,做到标本兼治。

多部门重拳整治骚扰电话

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举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收到的举报涉嫌骚扰电话共4.5万件次。在所有骚扰电话中,商业营销类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一般是集中在保险、理财、房产、教育培训等销售行业。

一通骚扰电话带来的影响也许可以忽略不计,但数量众多的骚扰电话会严重干扰用户日常生活,甚至有着潜在的诈骗风险,导致个人财产损失。随着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越发严重,骚扰诈骗电话逐渐呈现出精准化的特征。不法分子在实施骚扰诈骗前充分掌握目标受害者的信息,通过“拖库”、“撞库”获取到的账号密码等,然后针对单个的目标受害者“量身打造”诈骗方案,导致用户上当受骗的几率大大增加。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指出,骚扰电话就像牛皮癣,要根治是有难度的,但是不去治理也不行。一方面我们要从源头找到信息泄露的渠道,另一方面骚扰、诈骗电话是谁打的?找到源头,这样实施精准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骚扰电话问题,工信部还特别强调,已经联合十余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近期即组织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加强通信业务和资源管理,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防止通信资源被用于营销扰民;多部门联合行动,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各行业商家的业务推销行为,整治营销扰民乱象;增强技术防范能力,加强骚扰电话的预警、监测、识别和拦截。针对个人信息泄露,公安部将依法严厉打击各行政机关和电信、金融、医疗、教育、物业、物流、寄快递等重点单位工作人员非法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公民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部分互联网企业难辞其咎

近年来,手机实名制全面推行,但骚扰电话并未因此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通信、互联网企业囿于自身利益,未能全面履行企业责任,对骚扰电话实施全面拦截。所以,此次专项整治骚扰电话,工信部联合其它十二部门一起开展打击行动,就是希望通过联合作战,铲除滋生骚扰电话产业的土壤。

许多骚扰电话来去无踪,难觅源头,主要是因为相关人员是直接通过电脑系统进行拨号,系统拨号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自动群呼数十个手机号码。这里面有运营商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些行业的无序竞争造成。在这一环节中,部分互联网企业肯定是难辞其咎。

近几年来,无论是信息通信诈骗,还是现在“无时不来”的骚扰电话,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将收集到的用户各人信息按照价值的高低进行分类排序后,肆无忌惮、堂而皇之地倒卖给一些中介企业,而这已是骚扰电话灰色产业中公开的秘密。并且一些互联网平台还提供技术支持,在软硬件推广、销售和使用渠道上大开绿灯,而遇到投诉时又以自己只是一个平台提供方为借口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因此,对于这些扰乱行业秩序的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工信部会同各部门进行重拳整治,把这些害群之马剔除出去,方能给还市场以规范。

治理骚扰电话法律仍存空缺

在骚扰电话源头的治理上,运营商无疑负有重大责任。考虑到运营商角色的重要,以及骚扰电话利益链对运营商可能的干扰,此次的《方案》把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放在了第一项,要求电信企业“谁接入谁负责”。然而,在如何治理骚扰电话方面,我国在法律上仍存在空缺。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各地通信管理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骚扰电话在法律上并无定义,其次法律上也没有相关处置方法。要想实现此次专项治理目标,众多部门联合整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有关方面还要就此明确电信运营商等经营者在骚扰推销电话等方面治理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关部门应通过呼叫频次异常情况以及用户投诉情况,明确骚扰电话认定标准,据此责令电信运营商及时暂停相关号码的外呼功能或封号。

此外,还应当尽快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法律惩戒约束措施,对拨打骚扰电话的当事人和受益人实施更严厉的经济及其他处罚,对不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作者:叶晨晖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运营商工信部互联网曾剑秋监测
本评论 更新于:2024-4-20 14:23:56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