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5:50

吴华强:IC人才培养存三方面问题 呼吁建立IC人才与产业促进中心

今日,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开园仪式暨第二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在北京IC PARK会议中心举行。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副所长吴华强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规模和质量无法满足产业的要求,主要存在产业人才缺口巨大、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严重不足、高端人才极其缺乏等问题。

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最近几年我国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先进工艺跟踪乏力,产业置备率低,设备和材料严重依赖于进口等问题。

“今年4月中兴通讯被制裁,10月晋华又被制裁,突出了体现出来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的核心技术。如果说原因呢,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集成电路人才规模和质量无法满足产业的要求。”吴华强说。

吴华强指出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产业人才缺口巨大,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需求规模可达72万人,而到2017年才有40万人,缺口达到30多万人。

二是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每年与集成电路相关的各个学科,不管是设计还是制造等等,每年的专业毕业生仅有2万人左右,与市场的需求量极不匹配。

三是高端人才极其缺乏。高端人才在集成电路设备、制造、设备、材料多个环节的缺乏,造成国内对集成电路人才的恶意竞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这两年特别多。

吴华强认为,集成电路人才的数量决定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集成电路人才的质量决定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质量,集成电路人才的高度决定了集成电路在国际上的地位,集成电路人才强集成电路产业才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大量集聚和培养了优质的人才,才能打造出强大的集成电路产业。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应该抓住机遇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由弱变强,这个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扎实,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应用应用问题的工程型、创新型人才,也需要高水平的领军人才。

据吴华强介绍,目前各地集成电路的学院也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主动对接集成电路产业的需求,应对产业发展的挑战。以清华大学的微电子所为例,今年开设了集成电路专业管理硕士项目,这个项目要求学生不低于一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读书期间就可以真刀真枪的做课题、做项目,企业导师和清华导师共同设计研究课题,一方面有利提升学生培养的有效性,也可以促进企业和教师的合作。

在汲取国际的先进经验,根据国家的整体布局、集成电路的发展特点,形成富有成效的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对于未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吴华强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对于高校来讲这个学科是非常关键的,集成电路技术已成为芯片产业的支撑学科,建立健全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本、专科、研究生教育和在职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师生力量和企业实践条件培养符合集成电路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并开展了定位集成电路产业急需领域面向企业定制班的在职人员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培训,弥补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是借鉴成功经验,建立集成电路人才与产业促进中心。吴华强指出,美国大学对于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技术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体制下,1982年成立了SRC。SRC通过鼓励原始创新,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公益性的提供芯片研发的必要服务,解决了半导体技术发展中很多核心技术,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SRC的经验成立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与产业的促进中心,从企业与高校的资源,信息渠道,人才培养满足产业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是一个非常的契机,这个地方也是非常好的地方,各种创新要素的聚集对人才培养非常有利的。”吴华强说。

三是要重视集成电路战略性的前沿性研究。因为现在技术发展开始迈向后摩尔时代,技术路线不像以前那样,很多颠覆性研究正在涌动,包括人工智能对于芯片的需求也很不一样,我们错过了摩尔时代的核心技术的创新,一定要抓住新的机遇,实现集成电路技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先机。

作者:张轶群   来源:集微网

相关

微电子中兴半导体
本评论 更新于:2024-4-19 14:29:39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