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15:06

隐私焦虑下5G网络安全的危与机

“您的人脸信息还安全吗?”“100款APP涉侵犯个人信息被查处”“黑产爱盯‘婚恋粉’”……近日关于个人信息泄漏的话题持续升温,在5G商用和携号转网的热潮下,5G时代的网络安全走进公众的视野,并持续延烧。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相关场景的应用日益普及,只要输入人像和身份信息进行“实名制”注册,就能“刷脸”获得诸多便利,但却要在“刷脸”的同时将“面子”同身份证、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提交。近期,一位大学教授以“保护隐私”为由,将一家使用人脸识别认证系统的公园告上了法庭,“人脸第一案”迅速发酵,引发舆论对“刷脸滥用与隐私焦虑”的关注。

随后,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人脸信息在网上被公开兜售,5000多张人脸打包只要10元,甚至人脸信息可能被人拿去贷款开公司……网络黑产不断蔓延,令人触目惊心。

“刷脸”引发的隐私焦虑,只是5G时代网络安全的一个缩影。在5G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为人脸识别等AI应用设定边界成为社会共识。中国用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杜跃进表示,“5G是万物智联,这样的环境下安全被重新定义”。

一是“离开场景谈5G是虚,离开安全谈5G是空”已是业界共识。目前,5G应用还是“摸石过河”,智能制造、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产业相继进入试水期。未来,很多商业场景都与5G相连接。

5G带来更多的设备、场景、应用,网络安全刚需浮出水面。与3G、4G技术相比,5G网络安全与工业、能源、交流、医疗等实体经济安全问题交织。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5G应用进一步打破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边界,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复杂多变。

二是技术是中立的,但应用技术的人是有立场的,需要平衡好隐私、安全和便利的关系。当人脸识别站上风口,争议就未曾间断。如联合国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问题高级顾问吴沈括所说,人脸识别技术一旦被普及,可以定位某人而该人却毫不知悉。

5G时代,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海量数据,必然会涉及个人信息。在我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中,就将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

三是5G网络安全,风险与风口并存。赛迪顾问副总裁宋宇指出,数字经济带来生产、生活、社会关系的变革,带来全域安全问题,也催生了全新的安全应用场景。

业内预测,未来几年,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面普及,网络安全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工信部《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则提出到2025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

在5G这条“超级高速公路”上,5G的未知远大于已知。5G时代的网络安全的危与机,就如硬币的两面,风险与风口并存。

作者:林琳   来源:通信信息报

相关

5G携号转网网络安全网络3G
本评论 更新于:2024-4-18 23:34:17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