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9 15:00

Gartner季新苏:DevOps落地非常复杂,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C114讯 9月9日消息(岳明)当前,尽管贸易紧张局势悬而未决,但大型企业仍坚持对新技术进行投资以支持数字化业务转型。与去年相比,2019年的投资更加理性,伴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会稍有降温。

在此趋势影响下,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开始将重点放在通过本土可持续创新能力来构建业务,特别是在人工智能、5G、云、机器人和半导体领域。据此,Gartner制定出2019年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研究分析了20种技术的影响、采用模式和成熟度。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Kevin J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应用开发角度来讲,其实现在“微服务”相关的CI/CD、DevOps,包括中台战略都比较火,但是真正在传统企业生产环境验证过的成熟的产品几乎没有。在他看来,DevOps落地其实非常复杂,建议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Kevin Ji)

“DevOps的起源背后是IT职能的转型。”季新苏表示,“IT为推动企业数字转型,肩负有两个使命,一是赋能业务,让创新业务越快迭代试错越好;二是保护业务,让现有业务越稳定运行越好。”

众所周知,DevOps是全生命周期,来覆盖、赋能端到端的运维流程。DevOps核心其实是用开发运维链条,加速整体的交付能力,通过减少每次发布的体量,达到快速发布的目的。CI、CD、DevOps其实都是在大的生态系统框架中,为实现敏捷交付而生的。它有一个定性的指标:如果实现了DevOps,企业在白天可以随时发布新产品上线而不担心宕机,也就是实现了DevOps,微服务的转型。

对于企业来讲,这种新的交付模式,可以考虑两个KPI。一个是MTTV(Mean Time to Value):从有想法到发布,需要多长时间,越短越好。一个是MTTR(Mean Time to Recover),从发现问题到系统恢复,时间也是越短越好。

季新苏强调,目前DevOps的市场热度很高,那是因为大家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对重重挑战没有完全意识到。“微服务”的核心是通过减少上线功能的复杂程度,用自动化来取代人工,尤其是自动化测试与自动化发布两块。季新苏表示,大部分企业选择的传统单体应用的架构演进不是做微服务(Microservices),而是在实现小服务(Miniservices),小服务尽可能用分布式架构的长处,对传统应用的解耦合,模块化现有应用,使发布做得更“轻”一些,并不是完全自动化。“小服务”是现在传统架构的演进,而“微服务”是新建的,单体应用是很难过渡到“微服务”状态的,需要做自动化改造。

季新苏进一步介绍,“微服务”“小服务”和“宏服务”,单体架构就是“宏服务”。“微服务”和“小服务”之间是有天然鸿沟的,“微服务”是应对于互联网应用,而“小服务”是通过单体架构做解耦、API化来支撑“微服务”。从整体来讲,有些企业的核心变得“微服务”,其实是在做“小服务”,只是把核心解耦做得敏捷。单体应用的宏服务可以改造成“微服务”状态,但需要的代价非常高,往往不如重构。

季新苏指出,Gartner把DevOps的落地分成8个步骤:

第一,“业务驱动”是核心。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合DevOps、都适合敏捷、都适合“微服务”。

第二,要基于企业自身环境构建、匹配DevOps环境。

第三, 选择第一原动力。业务的背书很重要。

第四,确立团队。这些人需要具备很强的技术能力,需要对目标有要求,而突破开发和运维之间的壁垒。

第五,建立合适的匹配转型后能力的考核指标。

第六,关注局限性。局限性容易被忽略。季新苏指出,目前很大的局限性是开发和测试的流程没有衔接,是一个个“竖井”,其实自身的流程很厉害,但跨部门流程很弱。

第七,一些比较激进的企业可能采用工具链,即开发、测试、运维,用一套工具。

第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手做完后,再思考如何横向扩展,然后把这个组织往下拓展。

最后,季新苏总结表示,DevOps落地其实非常复杂。因此,目前很多落地都是落在“小服务”,而不是落在“微服务”。

作者:岳明   来源:C114通信网

相关

转型5G半导体测试互联网
本评论 更新于:2024-4-24 19:27:58
在C114 APP中与业内人士畅聊通信行业热点话题!